本网讯(大学生记者吴泽萱子)2020年4月12日,对肖钰山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天。肖钰山,是一名来自武汉工程科技学院信息工程学院17级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4月12日,她加入了“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二期临床研究”的志愿者队伍,从那天起肖钰山便成为了众多新冠疫苗人体注射志愿者中的一员。
据了解,3月16日,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院士陈薇院士团队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获批启动展开临床试验。志愿者仅限武汉地区常住居民,武昌、洪山、东湖风景区户籍住民优先,年龄限定18-60周岁。只有经过筛选和体检后,符合要求的志愿者才可接种疫苗,后期并分3个阶段性观察期进行抽血化验。
回想自己下定决心做志愿者时的心路历程,肖钰山说道:“从一开始在微博上了解到征集的消息再到自己下定决心,并没有犹豫太久,看到自己基本符合条件就怀着满腔热血,认为应该动身为国家做点什么了。”她透露,因为自己关注时间有些滞后,所以很遗憾错过了成为第一批接种疫苗的志愿者机会。在下定决心后,肖钰山的父母对此也表示支持与肯定,虽然期间也担心女儿身体会有不良反应,但了解到一期志愿者们身体状况一切安好后,也便放下心默默支持女儿的决定。
据肖钰山介绍,注射疫苗前一系列准备工作都必不可少,先抽血检查身体里是否存有HIV和新冠抗体,再填写知情同意书,接着检查身体常规、妊娠试验,再根据以往病史判断是否适合参加研究,最后才能保证疫苗的注射。对于注射疫苗后一些临床范围内的反应,肖钰山回忆说:“注射疫苗后的胳膊会有持续性酸痛,身上其他地方的肌肉也会出现酸痛的症状,注射后前两天体温会有升高的迹象,也很容易感到身体疲乏无力。”随后,她开玩笑补充道:“等临床反应过去后,身体就没什么不适了,我便又是一条好汉。”
如今距离肖钰山注射疫苗已一月有余,她最后一次的阶段性观察也将在今年九月进行。肖钰山将这次做志愿者的经历看作是她参与众多志愿活动中最特别,也是最有意义的一次,她坦言, 在居家隔离期间,看着新闻里播报的病例人数不断增加,却因自己无法出力而怀有深深的无力感。所以在肖钰山眼里,自己此次能做一名合格的新冠疫苗人体注射志愿者,是一件无比光荣与自豪的事,谈及这次志愿经历她总感叹:“自己终于能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了!”
在肖钰山成为志愿者后,身边很多人都称赞她的勇气,对此她笑着回应:“没什么好害怕的,所以也称不上勇敢。正因为我相信那些致力于研究疫苗的医学工作者,相信政府,更相信我热爱的国家,也正因为有这样强大的祖国,所以我才能在他们大大的庇护下,贡献自己小小的一份力。”(学生编辑:刘泽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