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校友】耿雪玲:步履铿锵求学路,初心不忘再出发

文章来源: 校友网 更新时间: 2024-07-20 14:24

  个人简介

  耿雪玲,女,人文学院201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现已通过“2023年湖北省公务员考试”以笔试第一、面试第一的成绩被丹江口市财政局录用。在校期间,通过了英语四级考试,普通话水平测试二级甲等,先后取得了初级中学、高级中学语文教师资格证,先后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校三等、校一等奖学金、校“优秀团员”、校“优秀毕业生”等荣誉。

  详细事迹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不知不觉已经工作半年,回想自己的四年大学时光,心酸与喜悦常伴。最初选择汉语言文学这个专业是因为喜欢,但真正接触这个专业之后才知道跟自己之前想象的不太一样,大一大二的我,十分迷茫。直到我接触语言学这门课程,我才真正爱上我的专业,也是那个时候迷茫的我逐渐坚定起来,也是那个时候下定决心——“我要考语言学的研究生”。于是,我的后两年大学生活也逐渐变得充实而精彩。我开始积极地探索语言学,不局限于必修的语言学课本,也拜读了一些语言学家的著作,毫无基础的我凭着对语言学的热爱开始了准备研究生考试的漫漫征程。

  有了目标便也就有了努力的方向,后来的我充满了拼劲儿与韧劲儿。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我修完了毕业所需全部学分,平均学分绩86.93,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等课程取得了90分以上的好成绩,在老师的指导下,与语法相关的毕业论文也得了优。每每想起从前的种种,更觉得自己应该感恩在语言学上给予我莫大帮助老师们,因为他们的教导,因为语言学,我的大学生活才有了转变,我开始有了自己喜欢的学科,有了明确的目标,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我想我很难坚持下来。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有人问我为什么能用这么短的时间考上公务员,思来想去,我觉得除了努力之外,更多的是因为自己的专业素养以及考研的后劲儿实在太大太大。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对语言文字有一定的敏感度,这也印证了努力永远不会白费,也许在当下没有得到回报,但是在未来一定会派上用场。2022年12月24日,我参加了研究生初试,初试结束后在朋友的劝说下我开始了解公务员考试。永远记得出成绩的那天,300分的语言学专业课,我考了271分,总分也过了文学国家线,但最终因为公共课,我无缘研究生。得知这个结果的时候我并不能接受,花了一天时间用来难过,难过完,我开始思考自己接下来的路,最终决定全力备考公务员。从开始备考到参加笔试仅一个月时间,纷繁复杂的行测知识点是我面临的最大困难,每天大量刷题,总结做题思路与技巧是破解难题的唯一办法。

  回想自己考公的经历,这一路上有过迷茫,有过焦虑,但唯独没有想过放弃。相较于考了很多次仍未如愿的人,作为应届生可以一走出校园就加入公务员的队伍,我无疑是幸运的,但一路走到现在更多的是天道酬勤、水到渠成。上岸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要凭借着良好的心态以及滴水石穿的毅力坚持到底。学会利用资源,不怨天尤人,主动打破信息壁垒是我在考公过程中最深切的感悟。合理利用网上关于考公的经验以及各种学习资料,通过刷历年真题来保持对模块题的熟悉度,从而实现量变引起质变。2023年4月23日我参加了公务员面试,从笔试出成绩到面试结束二十多天时间,这段时间让我体验了过去22年都未有过的高强度学习,由于没有任何工作经验,我对组织管理、应急应变等知识一无所知,准备面试的过程非常痛苦。在准备面试的那段时间,我关闭所有社交软件,每天顶着压力学习,准备面试的半个月我也崩溃过很多次,但是根本没有时间允许自己难过,笔试仅高岗二0.94分,我清楚地知道这是离成功最近的一次,自己稍有放松就有可能被人翻盘。我每天通过大量练习真题、分板块整理答题思路、思考如何让那些陌生的知识点变成自己的东西,我实现了从开不了口到磕磕巴巴地答题再到对答如流的转变。玉汝于成,功不唐捐,最终我以笔试第一、面试第一的成绩成功上岸。

步履铿锵求学路,初心不忘再出发

  青春,青春,唯有奋斗!回想自己四年大学生活,真是酸甜苦辣样样俱全。要谈收获和遗憾,收获更多,遗憾较少,考研的空缺终究在其他地方得到了填补。如今我已经入职整整5个月了,每天也在从事着与语言文字相关的工作,也算是让学生时期的梦想照进了现实。在老师的培养与自己的努力下,我有幸成为了丹江口市财政局中的一份子。深知来之不易,在未来我会加倍珍惜,谨记老师们的殷殷嘱托,在母校的谆谆教诲下不忘初心,在广阔的基层天地中磨练自己,不避难、不畏难,厚植为民情怀,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做新时代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在扎实奋斗中勇担使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4/23 14:41:51